
浮力在中考里面也算是一个较难的考点。复*这个知识点可以从五个方向来安排自己的复*方向。
1、浸在流体内的物体受到流体竖直向上托起的作用力叫作浮力。 2、浮力指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各表面受流体压力的差(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浮力的定义式为F浮=G排(即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下沉静止后排开液体的重力),计算可用它推导出公式F浮=ρ液gV排(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g表示常数,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在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V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液体的浮力公式也适用于气体。 物体在液体中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物体在液体中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所以合力为F向上-F向下,原因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物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给它的一个向下的压力,而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给它的一个向上的压力。由于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所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很明显要大于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所以是F向上-F向下(理论推导)。 浮力的作用点称为浮心。浮心显然与所排开液体体积的形心重合。 产生浮力的原因,可用浸没在液体内的正立方体的物体来分析。该物体系全浸之物体,受到四面八方液体的压力,而且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所以这个正立方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都受到液体的压力。因为作用在左右两个侧面上的力由于两侧面相对应,而且面积大小相等,又处于液体中相同的深度,所以两侧面上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力彼此平衡。同理,作用在前后两个侧面上的压力也彼此平衡。但是上下两个面因为在液体中的深度不相同,所以受到的压强也不相等。上面的压强小,下面受到的压强大,下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上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液体对物体这个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这个力等于被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当一个浮体的顶部界面接触不到液体时,则只有作用在底部界面向上的压力才会产生浮力。至于一个位于容器底面上的物体,这种现象并不多,因为只要其间有一层很薄的液膜,就能传递压强,底面就有向上的压力,物体上下表面有了压力差,物体就会受到浮力。 先是了解浮力产生的原理;是掌握阿基米德的原理、浮力相关的计算、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探究;接着是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用排水量法计算浮沉的问题。认识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就是会进行浮力的相关计算。 浮力我们是这么定义的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之为浮力。我们在学*里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基本是往这几个方向去掌握学*的。力是怎么产生的?力的方向是什么?影响力的因素? 我们在学*浮力也是从这个几个角度去掌握理解浮力的。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我们可以这么说浮力就是一个压力差。我们发现浮力的方向也很稳定,它就一个方向就是竖直向上,那么它有没有实力物体呢?当然有,施力物体是液体(气体)。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实验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后面我们会学*阿基米德原理:发现浸入液体里的物体总是会受到向上的浮力,而且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浮力的公式表示:F浮=G排=ρgV排;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浮力适用的条件:液体(或气体)。 判断物体沉浮的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沉浮条件:当F浮>G时,物体上浮;ρ液>ρ物。 当F浮=G时,物体悬浮;ρ液=ρ物。 当F浮=G时,物体下沉;ρ液<ρ物。 当F浮=G(物体未完全浸没液体)时,物体漂浮;ρ液>ρ物。 说明: (1)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2)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3)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点:F浮=G ; 不同点:悬浮时,ρ液=ρ物,V排=V物;漂浮时,ρ液>ρ物,V排<V物。 (4)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5)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 (6)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4.漂浮问题“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浮力的利用1. 轮船 (1)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是t,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m排g;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m排g,轮船和货物共重G总=m排g。 2. 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 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 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金属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上小下大)。 |
相关阅读
2024-11-10 21:07:53
2024-11-10 20:55:37
2024-11-10 20:54:28
2024-11-10 20:52:36
2024-11-10 20:51:56
2024-11-10 20:50:00
2024-11-10 20:35:34
2024-09-25 10:08:06
热点图文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