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来的,当时提出的目标是人均收入800美元。在此基础上到2000年,使收入翻两番。现在的标准是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使人民生活达到丰衣足食,家家户户有余粮和存款,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那么下边小云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相信很多人对小康的标准是什么呢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参考和建议。 小康是什么标准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中的一首诗《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古人将“小康”和“大同”并列为两种不同的社会秩序或社会理想,“大同”是天下为公,路不拾遗,井然有序的理想社会,“小康”则寄托了普通百姓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 随着中国步入现代化建设进程,“小康”概念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1979年12月6日,小平同志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呢?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根据世界银行的公开数据,2018年中国GDP总量为13.608万亿美元,人口13.93亿,人均GDP约9770美元。当年世界人均GDP 11312.452美元。 中国人均GDP(美元计)走势图 世界人均GDP(美元计)走势图 按小康社会的标准,人均GDP我们已超额完成,但与世界平均水平尚有差距。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 这项指标全国已达到小康社会标准。 买菜的人们 三.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201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 四.恩格尔系数低于40%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这个比例则会下降。国家越富裕,这个系数越低。 联合国对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划分标准,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趋势 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已达到富足水平。 五.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7.3平方米,已全面达到小康标准。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到小康标准 也就是说,4口之家如果要买房最小要156平才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20平可达到小康水平。 六.城镇化率达到50%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 连云港赣榆 七.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其实这一项已经不重要了,这些年因为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很多电脑的基本功能已被手机代替,现在智能手机基本人手一机,而个人电脑全球出货量则持续低迷。 八.大学入学率20% 根据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8.1% 九.每千人医生数2.8人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内容,中国现有医生360.7万,每千人口执业医生2.59人,目前2019年统计数据尚未出来。 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2018年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008万人,但保障率数据目前查询不到。 根据2018年*公布的数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多项我们早已超额完成,2020年完成目标已经没有悬念。 小康十大标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什么是小康水平标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恩格尔系数低于4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50%。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大学入学率20%。每千人医生数2.8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什么为小康小康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它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语言当中。虽然我们今天是在现代的意义上使用它,但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它却是源远流长。 从历史渊源来说,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大雅·民劳》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民劳苦够了,渴望稍微得到安康。后来我们说的小康是对人民生活殷实的一种形容。 过去 1984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800美元。” 现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4、恩格尔系数低于40%。 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6、城镇化率达到50%。 7、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8、大学入学率20%。 9、每千人医生数2.8人。 1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小结
|
相关阅读
2024-11-10 21:07:53
2024-11-10 20:55:37
2024-11-10 20:54:28
2024-11-10 20:52:36
2024-11-10 20:51:56
2024-11-10 20:50:00
2024-11-10 20:35:34
2024-09-25 10:08:06
热点图文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