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征信是一份记录个人信用状况的信用报告。通常长得像一份简短的报告,列出了一个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地址、社会安全号码等),以及与之关联的信贷信息(如信用卡、贷款、房贷等)。 它还会显示出过去7年间的信用历史,包括每笔贷款或信用卡账户的付款记录以及欠款金额等细节。 征信报告还可以显示出被查询的情况(即有多少个机构或个人查询过你的信用报告)。征信报告的内容对于确保一个人在金融方面的信用状况良好至关重要。 怎样查个人征信?哪里查呢? 个人征信的查询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线下到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用户可以携带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到当地的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进行查询。 2、线上查询:用户可以登录【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进入个人页面后即可进行个人征信状况查询。 3、银行营业网点查询:部分银行的营业网点设置征信自助查询机,用户可以携带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前往自助查询即可。 个人如何查询自己的征信 1、搜索“中国银行征信中心”,进入*。 2、点击进入“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3、点击马上开始按钮登入页面。输入帐号密码,点击登录(若是新用户,需要先注册。)。 4、登录后,请在左侧的申请信用信息中申请,隔天登录系统查询信用信息。可以选择的信用信息有:信用信息提示,信息概要和信息报告。 5、选择个人信息提示,可以得到个人信用信息提示基本情况。可以看到并没有任何逾期和贷款记录,也没有透支记录。
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第一次使用的用户需先进行新用户注册。 一般查询成功后次日获取,最快当日可获取;收费情况:免费。 “云闪付”APP查询:用户在“云闪付”APP定位到目前开放查询的36个城市,在首页或城市服务专区找到“信用报告”应用小程序,点击进入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即可在线提交信用报告查询申请。目前,广东的所有地市均已开放查询。 一般查询成功后次日获取,最快当日可获取;收费情况:免费。 手机银行查询:目前,用户可通过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邮储银行11家银行APP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一般查询成功后次日获取,最快当日可获取;收费情况:免费。 网上银行查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中信银行、邮储银行7家银行个人网银的客户可通过登录银行个人网银的方式随时进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 一般查询成功后次日获取,最快当日可获取;收费情况:免费。 自助查询机查询:市民可通过“广东征信预约”微信小程序查询到适合自己的查询机地址,进行预约,需携带身份证,自行到代理点的自助查询设备上实名获取本人信用报告。 即时获取个人信用报告。收费情况:每年前2次免费,第三次起每次收费10元。 人民银行柜台查询:需携带身份证前往人民银行。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林晓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消息称,中国银联“云闪付”APP也可查询个人征信报告,不过尚未全面铺开,目前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以及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5个计划单列市可在线查询。成功提交查询申请的用户可在云闪付“信用报告”小程序查看本人信用报告,并可选择下载到个人邮箱进行保存。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上述36个城市,“云闪付” APP在其他城市的征信报告查询功能会分批陆续开放。目前,广东的所有地市均已开放查询,用户只需在“云闪付”APP搜索“信用报告”就可以查询。 2020年3月以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会同合作机构有序拓展信息主体在线查询渠道,陆续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以下统称网银)以及中国银联“云闪付”APP信用报告查询试点服务。 至此,征信查询渠道达到6种。线上渠道包括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云闪付APP。目前,征信中心仅授权全国性商业银行及中国银联的APP客户端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 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数据显示,目前,开通手机银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邮储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中信银行、邮储银行7家银行还可以通过个人网银查询。 开通企业信用报告网银查询服务的商业银行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渤海银行、广发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农业银行、北京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农业银行的手机银行也可办理企业信用报告自主查询。 线下渠道包括人民银行柜台查询和银行网点自助查询机查询。广东地区可通过“广东征信预约”微信小程序查询到适合自己的查询机地址,进行预约,并携带本人有效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自行到代理点的自助查询设备上实名获取本人信用报告。 对于查询征信,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建议一年至少查1次信用报告,在了解自身信用状况的检查是否存在别人冒用或盗用您的身份获取贷款、信用卡情况,是否有错误信息,是否有未经您的授权违规查询的情况等。不过,过于频繁查询可能会影响贷款申请进度,具体以放款机构规则为准。 |
相关阅读
2024-11-10 21:07:53
2024-11-10 20:55:37
2024-11-10 20:54:28
2024-11-10 20:52:36
2024-11-10 20:51:56
2024-11-10 20:50:00
2024-11-10 20:35:34
2024-09-25 10:08:06
热点图文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