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消息一出来,举国悲痛。那一刻,我们多么希望再次听到有人出来辟谣,告诉大家袁隆平爷爷还健在。 如今,他不在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杂交水稻之父事迹简单总结一.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世界“水稻之父”创造的奇迹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二.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三.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四.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袁隆平事迹的摘要袁隆平(1930年9月7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 2021年1月9日,认证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当我们再次仰望星空,看到那颗“袁隆平星”时,会想起他留给人间的,除了一片片稻田,还有一个个闪光的故事…… 2004年4月,袁隆平和*水稻专家一起研究超级杂交水稻 “看天气预报的” 01· “看天气预报的” 袁隆平爷爷有三个孙女,都是他取的名字。晴天出生的,就叫友晴;雨天出生的,就叫友清;还有一个小孙女是在晚上出生,夜朗月明,就叫友明。 三个孙女的名字都和天气有关。在她们的回忆中,幼儿园老师问起“你们知道自己的爷爷是做什么的吗”,她们的回答竟然是:“是看天气预报的!” 因为袁隆平爷爷始终关注着天气,天气对他的研究影响太重大了。与其说他关心天气,不如说他心里永远惦念着稻田,牵挂着粮食。 这也是为什么,二孙女的小名叫“大米”,小孙女的小名叫“小米”。 “爷爷英语好” 02· “爷爷英语好” 爷爷平时最关心她们的哪门课呢?三个孙女回答:英语和数学。 为什么关心英语呢? 因为袁隆平爷爷自己的英语很好,他和国外的同行在田间交流时,都是用英语直接对话。有一年,年近九十岁的袁隆平爷爷,给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致辞时,也是直接用英语。 这段致辞的视频还上了微博热搜,震撼了许多人。 “他数学不好” 03· “他数学不好” 孙女们笑着说起爷爷数学不好。而网上也有人说,袁隆平爷爷提起过,一到需要计算大数的时候就觉得烦。 可是,数学不好的袁隆平爷爷,却对很多数字格外敏感。 他在活动时跟人聊天,先问当地人口,再问国土面积,随口就说出“湖南一百多个县,平均国土面积是一千五百多平方公里”,来作对比; 他接受采访,讲到自己带队研究海水稻,说到研发海水稻的意义,可以每年增收300亿公斤粮食,“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的粮食总产量”; 而年近九十的他,在助理提醒津贴发下来时,他问是不是某张卡,还说出银行卡号的后四位,助理还一愣,赶快去查看,发现果然没错…… 对于事关研究的数字,袁隆平爷爷从来一丝不苟。 “植物是单纯的” 04· “植物是单纯的” 作为科学家,要对统计数据敏感。可其他的数字,他倒没那么在意,甚至还有点嫌烦。 作为领头人,管理一个团队,对于袁隆平爷爷而言同样头痛,以至于被问起管理团队的事时,他会捂脸、挠头。 带博士生也是,他觉得太麻烦了,“要死脑细胞的”。 别人眼中他名利双收、身价过亿,可对他而言,这些数字都不那么可爱。 谈到管理、人事关系等事务,袁隆平爷爷笑着说:“不像我的(研究)对象,那是植物,比较单纯,人呐,名堂多死了。” “自由散漫” 05· “自由散漫” 袁隆平爷爷年轻时,曾有老师对他的评语是“爱好自由,特长散漫”。 几十年后,再次提起这句评语时,袁隆平爷爷激动地说:“哎,对对对!自由散漫,自由散漫,自由散漫。” 功成名就后,他连老家都不方便回了——每一次回去,都会兴师动众,各级领导都来迎接、陪同。这反而让他觉得不好。 名利变成了包袱,让他感到不自由。所幸他还可以保留一些自由,“上下班不按规矩的,不打号(卡)的。” “太多了不值钱” 06· “太多了不值钱” 袁隆平爷爷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他在国内外获奖无数。 可他自己却说,太多了,“光环多了就不值钱了”。幽默之外,他也说到,很多事是他作为主导,大家一起协作的,一个人是做不到这些的。 对他而言,自己得到了怎样的荣誉都不是最重要的。 当初,有人称他为“伟大的科学家”,他却说自己不是伟大,而是“尾巴大”,尾巴大了,就不容易翘起来。 或许对于他这样的科学家,研究出了成果就是最重要的奖赏。 “不入老年队” 07· “不入老年队” 年龄虽然越来越大,可是袁隆平爷爷一直保持着那些年轻时的爱好。 他在田间拉小提琴的照片在网上流传,被无数年轻人推崇。 他热爱游泳,爱打排球,而且以他的脾气,在单位里打排球,他从不把自己视为老年人,坚决不加入老年队。 他还打麻将,还唱歌,唱的是年轻时喜欢的民谣……
袁隆平院士参加气排球赛“90岁的身体” 08· “90岁的身体” 据说,他当年考上了空军,都已经在欢送中去了,却又被送了回来——因为一个大学生太金贵了。他还差点入选了游泳国家队,而游泳也成了他一生的爱好。 这两点都说明,袁隆平爷爷年轻时身体很好,八十多岁时他还说自己是“五十岁的身体、三十岁的心态”。 时光飞逝,当他九十岁了,也终于在接受采访时感慨自己身体不行了。 早些年他还能亲自下田去查看,后来只能在田边让人替自己去看了。 “现在下不去了,下去就起不来了。”袁隆平爷爷在镜头前说这话时,微笑着。 “只是有气喘” 09· “只是有气喘” 他似乎能接受自己的衰老,认同这是“生命的规律”。 他觉得助听器不行,灵敏度太差,也觉得“就是到了这个年纪,耳朵没什么毛病,就是听力衰退了”。 他又不能接受自己已经不适合再操劳,依然坚持出席活动、参加学术会议,为他的事业和梦想奔走不息。 身旁的人都知道,袁隆平爷爷心脏不好,还有高血压,可他自己坚持认为,自己只是有点气喘病,是医院治不好的气喘。 “两个梦” 10· “两个梦” 世人皆知,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有一天他和同事能在如参天大树一样的水稻下乘凉;覆盖全球梦,让杂交水稻为全世界更多国家和人民解决饥饿问题。 这两个梦想,会伴随着袁隆平精神一起,传承下去。 袁隆平爷爷曾调侃自己是“90后”,而在2020年的新年愿望中他又说:“我这个‘90后’是假的‘90后’,真正的90后,应该比我们更强。” 我们怀念您,我们也要成为您。 向您致敬,向您学*。 素材来源: 央视栏目《面对面》 |
相关阅读
2024-11-10 21:07:53
2024-11-10 20:55:37
2024-11-10 20:54:28
2024-11-10 20:52:36
2024-11-10 20:51:56
2024-11-10 20:50:00
2024-11-10 20:35:34
2024-09-25 10:08:06
热点图文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