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过得真快,如今已经进入卯月,“卯”在五行中属“木”,表示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大雁北归、河面解冻,天气变得越来越温暖,那么今年什么时候变热?老人说“太阳入东井,由暖变热”,啥意思? “三伏天”是什么所谓三伏天指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其具体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法来推算的,以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是什时候1、三伏天时间:小暑和秋分之中。 2、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三伏天是什么时候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三伏天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 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20天。 很多人可能认为“立夏”节气后我国开始变热,那就错了。严格意义来说只有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在22℃以上才算进入炎热的夏季,立夏节气前后我国只有少部分地区进入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仍是春季。 人类有两大信仰,一是祖宗信仰,二是天体信仰。我国老祖宗对远古星辰非常崇拜,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中的迎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我们老祖宗把太阳运行轨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28组,也就是我们说的28星宿,28星宿又根据东西南北划分为4宫,每宫包含7个星宿,并根据它们的形象形容为“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人们把它称为“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天空中星宿出现的位置与一年的农事周期以及天气的变化相一致,古人根据星宿的变化来指导农业生产。就春天农耕开始之际,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开始慢慢升起,因此古人看到苍龙七宿崭露头角时就意味着春耕由此开始,春回大地,农民要农忙了。 冬春之交,苍龙显现;春夏之交,朱雀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玄武上升,因此苍龙表示春季,朱雀表示夏季,白虎表示秋季,玄武表示冬季。春季(苍龙)为少阳,夏季(朱雀)为老阳,秋季(白虎)为少阴,冬季(玄武)为老阳。
老人说“太阳过东井,由暖变热”,啥意思?少阳是温暖的春季,老阳是炎热的夏季,少阴是凉爽的秋季,老阴是寒冷的冬季,所以太阳到达朱雀七宿(夏季)时是天气炎热的开始。 28星宿分为4宫,我们老祖宗又把每宫的7个星宿划分为3个星次,4宫合计有“12星次”。“12星次”分别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朱雀七宿为“井、鬼、柳、星、张、翼、轸”,其中井宿和鬼宿为“鹑首星次”,柳宿、星宿、张宿为“鹑火星次”,翼宿和轸宿为“鹑尾之次”。太阳到达“鹑首星次”表示气温不断上升变热;太阳到达“鹑火星次”表示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对应炎热的三伏天;太阳到达“鹑尾星次”表示天气开始变凉爽。
这里的“东井”就是指“井宿”,井宿属于南方朱雀星象下的第一星宿,其形状犹如一个水井。当太阳进入“井宿”时天气开始变炎热(气温稳定在22℃),因此老人说“太阳入东井后天气开始由暖变热”就很好理解了。全年360天,太阳每天运行一度,井宿的周天宽大为33度,也就是说太阳过东井需要33天。 “鹑首星次”包括井宿和鬼宿,鬼宿的周天长度为8度,太阳过鬼宿需要8天,2023年5月27日太阳进入井宿(东井),经过41(33+8)天太阳走出鹑首之次,因此今年5月27日~7月7日是天气变热的时间。太阳经过“鹑火星次”的时间为7月8日~8月11日,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太阳经过“鹑尾星次”的时间为8月12日~8月26日,表示天气开始转凉,但是天气依然闷热,这个时间段容易发生秋老虎。
以上是我们老祖宗根据星象在天空中不同季节段出现的位置来判断时间以及气温的变化,古人以此来判断时令,这充分体现了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2023年三伏天的时间为7月11日至8月19日,而太阳过“鹑火星次”的时间为7月8日~8月11日,两者时间大体吻合。从节气来看,当到了小满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才开始变热(小满之前只能说天气暖和),而小暑和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最热的两个节气,此时太阳在“鹑火星次”。
总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星象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老祖宗根据观星、识星,以此来判断时令。当太阳进入南方朱雀七宿中的井宿(东井)时,标志着天气开始由暖变热了,万物变得繁茂。 |
相关阅读
2024-11-10 21:07:53
2024-11-10 20:55:37
2024-11-10 20:54:28
2024-11-10 20:52:36
2024-11-10 20:51:56
2024-11-10 20:50:00
2024-11-10 20:35:34
2024-09-25 10:08:06
热点图文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