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说什么是专属的中国式浪漫?春游赏景绝对少不了。刷屏的网络用语中,有一条叫做“鸡鸣寺的樱花开了”的流行梗,每年三四月,只要临近樱花季,都会重新火起来。 起源是江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周衡在一次讲课中,对学生说:“我会给你们两次逃课的机会,一定会有什么事比上课更重要,比如楼外的蒹葭,或者傍晚的月亮。”楼外的蒹葭寓意着爱情,傍晚的月亮寓意着远方的故乡。 鸡鸣寺的樱花开了意味着以下含义(这是一个网络梗) 一、梗的出处 1、这个梗出自一位学生的请假条,就是请假去鸡鸣寺看樱花。 2、因为一位老师曾经说过,我会给你们两次逃课机会,一定会有什么事比上课更重要。 3、比如楼外的蒹葭,或者今晚的月亮,蒹葭代表爱情,月亮代表故乡,而还有一条就是鸡鸣寺的樱花。 4、因为鸡鸣寺的樱花是反季节开放,代表了不可能的人的回来了,充满了浪漫的色彩。 二、梗的含义 1、其实这个梗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景 2、南京鸡鸣寺樱花反季节开放,虽然现实是因为温度的原因。 3、但是每当这个时候就寓意不可能的事发生了,不可能的人回来了。 4、也就是终将会发生奇迹,离开很久的人终究还是会重逢。 造成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温度持续的、不稳定的波动,让植物产生错觉,植物的“生物钟”错乱,让它觉得这样的温度应该开 樱花一般在每年的3、4月开花,此次盛开的樱花,在鸡鸣寺北门出口的慈航桥旁。南京鸡鸣寺*微博9月19日发布的视频显示,樱花树的树干已经光秃,但是树枝上有几朵盛开的白色樱花和绿色的树叶。22日,鸡鸣寺一位法师称,“前几天就有几棵樱花开了,但不是大片的。” 他在课堂上说完这段话后,真有一名学生去找他请假了。 学生问他:“老师,还记得你说过会给我们两次逃课的机会吗?” 周衡回:“当然记得。所以是因为楼外的蒹葭还是傍晚的月亮。” 学生说:“鸡鸣寺的樱花开了。” 周衡直接秒回:“来办公室批假条。” …… 记者了解到,周衡是江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古典诗词创作、国学经典导读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是唐代文献与文学、江南文化与文学。 后来,这段莫名其妙看似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对话流传到网络,成为了高校文科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文艺代表”。微博搜索相关话题,能看到它突破了300多万的浏览量。一名网友留言说,中国人性格深沉内敛,不把“情”“爱”挂在嘴边,但是生活中从来不缺少隐喻式的浪漫。 再到后来,“鸡鸣寺的樱花开了”衍生出另外一种新意义,它还表示:“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发生了,不可能等待的人回来了。”这是因为大多数樱花都在三四月开放,而鸡鸣寺的樱花会在入秋的反季节开放。 “鸡鸣寺的樱花开了”,本是一句文科教师与学生的日常对话,为什么能“触碰”到那么多网友的情绪,引发共鸣?江苏省社科院研究院赵伟认为,这可能是大家内心深处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对自然美的心照不宣的理解和追求。” 虽然只是一段简简单单的文字表述,但是提到“鸡鸣寺的樱花开了”,我们的感官世界里会自动脑补出画面,是基于大多数人经验的共通记忆,“花木在这里是一个符号,意味着美好。” 赵伟说,观景,赏花是根植于人内心的浪漫,“我们现在常说,赶趟儿去看花儿,除了欣赏美景,享受生活,可能为的也是一种被治愈的感觉,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植物,感受到春意,会让人觉得心情特别舒畅愉悦。” 据扬子晚报2月24日报道,南京鸡鸣寺路的“消息树”开花了——全长不到500米的南京鸡鸣寺路,两旁樱花林立,其中有一棵树是“樱桃树”,比“樱花树”花期要早,所以被称为“消息树”,消息树开花,代表着樱花季马上就要到来。每年三四月,鸡鸣寺的樱花都会吸引来一批游客到访,目前这里早已形成了一道成熟的“赏樱经济”。 |
相关阅读
2024-11-10 21:07:53
2024-11-10 20:55:37
2024-11-10 20:54:28
2024-11-10 20:52:36
2024-11-10 20:51:56
2024-11-10 20:50:00
2024-11-10 20:35:34
2024-09-25 10:08:06
热点图文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