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知道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有一句俗语是“春捂秋冻”,那么你可知道,“春捂”到底该怎么“捂”?“捂”到什么时候? ![]()
春捂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方式,是为了防止因身体受寒而诱发疾病,这就是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需要,更好地保护身体的阳气。所谓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体内存在旺盛的正气,邪气就不容易侵犯,阳气足了,也就不容易生病。
那么,到底该“捂”哪儿呢?颈项部的风池穴和风府穴,是容易中风邪的地方。专家建议,外出时戴围巾或帽子,保护好颈项部可以避免风邪侵袭。保护好大椎穴,可以守住全身血脉。保护好肚脐可以养阳气,助长寿。 膝足部的保暖也尤为重要,保护好小腿可以聚阳气,一年少疼痛;保护好脚踝可以滋阴养肾。都说“寒从脚下生”,这些部位都是身体最容易受凉的部位,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暖。当气温连续几天保持在15℃以上时,就不需要“捂”了。
春季养生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饮食*惯。春季应多食用蔬菜水果,以低脂肪、低糖高营养的食物为主,吃得健康有营养才是养生的重点。 2、注意调节自己的睡眠。春季不要熬夜,一定要早睡,每天保留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促进自身免疫力的增强。 3、多做运动。春季养生要多做运动,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散步等,也可以做一些太极拳、瑜伽等柔性运动,以养成良好的*惯。 春季要注意“春捂”,即多穿暖和的衣服,把头部、脚底、腰部、咽喉等部位捂好;还要坚持适当的运动,以及合理健康的饮食*惯,才能真正做到养生。 春捂秋冻的正确穿衣方式是根据气温来决定的,具体要点如下: 1.早晚温差>8℃:是“捂”的信号,说明温度还不稳定,不能急着减衣,警倒春寒来袭。 2.气温连续一周>15℃:就可以告别“春捂”,逐渐给宝宝减衣了。 3.三暖——后背、肚子、脚丫要暖 4.二凉——头凉、胸凉、避免过 |
相关阅读
2024-11-10 21:07:53
2024-11-10 20:55:37
2024-11-10 20:54:28
2024-11-10 20:52:36
2024-11-10 20:51:56
2024-11-10 20:50:00
2024-11-10 20:35:34
2024-09-25 10:08:06
热点图文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