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篷。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林冲是最忠诚的人。林冲,东京(今河南开封)人氏,身高八尺,相貌英武,生性耿直。林冲不同于其它武将莽汉,他饱读诗书,长存忠义。自古权奸害善良,不容忠义立家邦。人物形象 林冲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负重、软弱善良的一面。 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那么下边小云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相信很多人对林冲的性格特点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为有需要了解林冲资料的朋友提供参考和建议。
林冲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林冲性格特点是有勇有谋,但为人逆来顺受、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疾恶如仇,有正义感,武艺高强是京都汴梁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我觉得最主要的性格就是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受得了委屈,一心只想保持住目前富贵安逸的生活。
还有就是林冲性格比较谦虚,不显摆很低调,杨教头要和他比武,他也婉言谢绝,可见不是张扬的人。
性格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1、委曲求全的耐性
林冲是一个由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人物。他原本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他身上有着鲜明的统治阶级的思想烙印。所以他最主要的性格就是: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他虽然没有杨志那样一心向上爬,想飞黄腾达的野心,却一心想保持住那种富贵安逸的幸福生活。
2、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林冲有着菩萨的心肠,多次救人急难,为人解困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如在东京,任八十万禁军教头之时,替酒生李小二脱免官司。
3、机智果断的敏锐性格
林冲是个武艺高强的教头,他的使枪抡棒的技巧,是和他的机敏果断的个性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第9回写在柴进庄上,洪教头要和林冲比试武艺。林冲一再退让,这表面上是为了体现林冲的谦虚,而我却认为这正是林冲的聪明之处。
4、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最能体现此点的就是在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很小心地“将草屋里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信步投东。”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他寻思道:“怎地好?”把花枪、葫芦放在雪地里,又怕火盆内有火炭引起火来,他“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放心。这些细节,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
5、懦弱隐忍
高衙内调戏了他妻子后,他选择了忍。在白虎堂被高俅陷害后,他又选择了忍。上梁山,王伦种种猜忌他,他还是忍。
与林冲相关的事件如下:
1、打祝家庄——林冲为第二拨人马领军统帅。
2、二打祝家庄——林冲神速生擒扈三娘,救得宋江。
3、三打祝家庄——林冲为主力之一,击败祝氏三杰之一的祝龙。
4、高唐州救柴进——林冲为主力之一,消灭高廉的所谓“神兵”。
5、大战呼延灼连环马——林冲为第二阵主将,与呼延灼大战五十多回合不分胜败。
6、曾头市救晁盖——晁盖不听林冲劝阻,中计失败,林冲断后,拼死救回受伤的晁盖。
7、攻打大名府——林冲为主力之一,后军主将。
8、收关胜之战——林冲为主力之一,与秦明大战关胜,并率部击败关胜副将郝思文并生擒之。
9、二攻大名府救卢俊义——林冲为主力之一,第二队主将。
10、东昌府收张清之战——林冲为主力,活捉张清副将龚旺,并率军将张清逼下水,由水军活捉。
林冲的资料详细介绍
林冲是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外号豹子头,东京(今河南开封)人。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
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变成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走过了一条艰苦险恶的人生道路。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时,为山寨马军五虎将中排名第二,镇守正西旱寨。林冲对梁山忠心耿耿,打了许多胜仗;受招安后,随宋江、卢俊义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打方腊后,在杭州染了风瘫,不能痊愈,被迫留在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追封忠武郎。
林冲,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东京(现河南开封)人,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
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八尺,人称"豹子头",又唤“小张飞”。善使枪棒,有万夫不当之勇。妻子张氏贞娘,岳父也是禁军教头,父亲是东京的提辖官。操刀鬼曹正是他的徒弟。
林冲最后封的官是几品
忠武郎,正四品官
林冲在征讨方腊的时候建了很多的功劳,最后在死了之后被宋徽宗追封为了“忠武郎”。
在官职的品阶上算是正四品的官职
“忠武郎”属于“武散官”。
散官是古代表示官员等级的称号,与职事官表示所任职务的称号相对而言。也就说它只代表级别而不代表职位,类似于今天的享受某某级待遇。
《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他参与了梁山一系列的战役,梁山大聚义时,排位第六,位列马军五虎将。招安后,随宋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征方腊后病逝于杭州六和寺,被北宋朝廷追封为忠武郎
严格的说,宋朝并没有“忠武郎”这一个称谓,只有“忠武将军”,所以应该是作者笔误。“忠武将军”属于宋朝正四品武散官,类似于今天的享受“正师级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