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猪这种动物,也许有人会觉得可爱,更多的则是觉得可口。但如果告诉您,我们中华文明最早的图腾崇拜可能来源于猪,您是否会觉得不可思议?玉猪龙在红山文化中多有发现,它的头像猪首,整器似猪的胚胎。猪在红山文化时期与远古先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它既代表财富,又显示勇猛。上古猪的形象不像现在一样是愚蠢、懒惰的象征,我们的祖先更喜欢野猪强悍的体形,敢与虎豹相搏的精神。猪首被安在龙的身上,说明猪的形象逐渐抽象和神化。

红山文化玉猪龙是什么材质
岫岩软玉
红山玉猪龙。名称:玉猪龙。类别:玉器。年代:新石器时代。文物原属:红山文化遗物。文物现状:辽宁省凌源市牛河梁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简介:高7.2厘米,宽5.2厘米。佩饰,材质为岫岩软玉,质地细密,硬度硬度较高,呈白色。
辽宁省建平县发掘的玉猪龙,体蜷如环、肥头大耳、圆眼有皱、口露獠牙,头尾之间的缺口未完全断开,头部有一圆形钻口,穿绳后,佩作耳坠。
今天我们就分享一件和田籽料的“玉猪龙”雕件,聊一聊这个来自六千年前的玉器神物。
名称:玉猪龙
材质:*和田籽料
重量:21g
尺寸:33*30*11mm
这件藏品由*和田籽料雕刻而成,高白细腻,高密油润。打灯不见结构,具有着极强的脂粉感。
玉质的整体性较高,无瑕疵、无水线,底部留天然毛孔,品相十分完美。
这件藏品雕刻的主题“玉猪龙”也大有来头。这是一种被发现于红山文化的兽形玉玦,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礼器。
关于它的造型由来,目前考古界存在一定争议,但猪面龙身却是它的最大特点。
最早的玉猪龙大耳阔吻,头面部多为阴雕,牙齿、口鼻清晰可见。嘴部的切口齐平,首尾卷曲相连,整体形象明显更偏向于猪。
可以看出我们这件白玉籽料雕件,参照的正是这一时期的玉猪龙造型。
而在这之后,玉猪龙的形象不断变化,首尾不再相连,而是逐渐分离形成C形。头吻部变长并且上翘,顶端出现头角,明显更像是龙的造型。
这种造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称为“中华第一玉龙”的红山玉猪龙了。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形象出现,可能与我们华夏文明的农耕与畜牧文化有关。
红山文化时期,猪的畜养已经比较常见。人们对这种动物从胚胎到成熟的过程,虽然无法以科学的方式理解,却能以非凡的想象进行神话。
于是这种蕴含着生命与活力的力量,被视为可以带来丰足与吉兆的祥瑞,成为了原始部落企盼神灵庇佑一种代表。
而将这种神物雕刻在玉石之上,就成为了掌权者或巫师,与上天沟通的祭祀圣物。
虽然从现代玉雕的角度来看,玉猪龙的造型似乎比较简单,雕工的细节也不够丰富。
但在新石器时代,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条件下,却能完成开石取玉、透雕打孔、砂磨阴雕这样的工艺,不得不说是古人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甚至在发掘之初,研究员用绳子穿过钻孔将玉猪龙挂起时,居然发现龙口与龙尾竟能保持在一条线上!
这意味着我们祖先在六千年前,就对力学与重心有过这种程度的实践。即使在六千年后的今天,仍让人忍不住由衷地赞叹。
关于我们中华民族龙图腾的由来有许多传说。有种说法是黄帝在征服其他部落的过程中,将其他部落的图腾融合最终形成了龙的形象。
也许这并不是最准确的解答,但也体现出我们国家对于文化的一种包容态度。
所以对于这只像猪又像龙的神物,即使不能完全追溯出一个渊源由来,也不影响它为我们带来的祝福与护佑。
让我们事事顺利,合家平安。 红山文化什么最贵
红山文化最贵的器物是红山玉器
红山玉器距今已有5000多年。
“红山玉猪龙”又称为“兽面玦形玉饰”,为我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也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龙形器物之一,距今约五千多年,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华夏银行的标志就是采用“玉猪龙”的形象。
总结
玉猪笼为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时期文物。高15厘米,宽10.2厘米,厚3.8厘米。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采集。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这件是已知红山文化玉猪龙中形体较大,形制最规整的一件。白色蛇纹叶岩,肥首大耳,圆睛、吻部前突,口微张,獠牙外露,体蜷曲如环,扁圆厚重,背部有一穿孔。玉猪龙明确出土于墓葬中,而且成对佩戴在墓主人胸前,是社会地位、等级、权力的象征,是按照一定规格制成的原始“礼器”。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玉猪龙为岫岩软玉,通体呈牙白色,肥首大耳,吻部平齐,三角形切口不切透内圆,身体首尾相连,成团状卷曲,背部对钻圆孔,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整器似猪的胚胎。首尾衔接如环形的玉猪龙,较多地保留了猪的形象,属于早期的作品,很有可能是“猪乃龙象”这一古谚的最早源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