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电视剧上经常看到的:一两、一贯、一吊、一缗、一文等这样的说法,那么他们都是大概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这个问题对于追古装剧或是热爱历史的人还是很重要的啊。 古时一贯钱等于1000枚铜钱
古时的铜钱中有方孔,常用绳子穿着,每1000枚铜钱1串叫一贯。金银铜作为货币由来已久,但都是以重量为单位。金银以两为单位,铜钱则以斤、两、钱为单位。古代就有赏黄金(就是铜,而金则叫精金)多少斤的记载。秦铸半两钱,汉初铸五铢钱(铢是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旧制一两(亦有其他说法,标准不一),一个太重,一个太轻,都对贸易不利,后来才定为一钱一枚的铜钱,一直流传下来。十枚铜钱等于一两,十六两为一斤(我国长期使用十六两为一斤的货币单位),等于160枚为一斤。注:古书上说一吊钱、一串钱、一贯钱、一千钱,绝对不加“个”字。

古代的钱为了方便使用、保留就穿成串,一般每串一千文铜钱,汉朝叫做 一缗 ,宋朝的叫做一贯,清朝叫做 一吊(后期也有100个一吊的,我们以主要时段的1000一吊为准),也就是说他们三个是一个意思(忽略因朝代不同造成的一枚铜钱的重量不同)。而这一千个铜钱就是一两银子。那么现在只要搞清楚一文铜钱、一两银子跟能换多少人民币其他的就都清楚了。
古代的货币比较混乱,每个朝代都有所不同,我们就大概来分析一下:
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2.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5500-6000元的购买力,一文铜钱就是6元人民币。到了明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普通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因此得出明朝一两银子约合人民币900到1000元之间,一文钱相当于1元人民币。据清朝光绪年间统计,平均每石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1石=100斤=70公斤计算,清朝1两白银约值200元,1枚铜钱约值0.2元。
根据以上的分析得出:
唐朝:1两银子≈6000元人民币 1文钱≈6元人民币
明朝:1两银子≈1000元人民币 1文钱≈1元人民币
清朝:1两银子≈200元人民币 1文钱≈0.2元人民币
这回看电视剧的时候,您可以看看哪位编剧是用心的了,那些生活在唐朝动辄百八十两银子往出拿的大富豪们,掏出来的不是银子,是北京的一套房啊。
总结
正常来说,一贯钱是指一千个铜钱,但问题宋时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钱为百”,(《宋史》 卷180食货志)。即一贯钱为七百七十钱。至于铜钱与银两的换算,则随着朝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北宋宋初银钱兑换比为一两银兑一贯钱到徽宗时,一两银兑两贯钱。至于南宋中期,则是一两银兑换三贯钱。但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平时市面流通的,一般是铜钱,而不是银两。所以银两和铜钱的换算,并不影响我们对物价的计算。
就当时而言,绍兴十三年后,各驻屯大军的都统制“每月支供给钱二百贯”,“统制、副统制一百五十贯”,高宗在位末期,“武勇效用每月食钱九贯,米九斗”“可谓优而且厚矣。”
(相山集卷20)考虑当时一人一日食米两升,则一个月下来,食米为六十升,即六斗,此外还要养活家人,则米九斗并不算多。这里提到的“优而且厚”,应该是指钱九贯。既然一月钱九贯称得上优厚,则五百贯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应该是一项不少收入,至少五年内衣食无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