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大皆空: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古代认为地、水、火、风是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佛教称为四大。)
佛教中的“四大”主要指佛教术语。指地、水、火、风为四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谓地、水、火、风四种物体均能保持各自的形态,不相紊乱。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 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则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但是,不论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的。
扩展资料: 小乘佛教观察四大种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们这个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为实在的我,不因执取色身为我而造种种生死之业,一旦把我看空,便会进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轮回生死。 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则是指物态的现象,并非根本元素。是假非实,是幻非实,对于物象的形成而言仅是增上缘而非根本法,虽然也承认“四大”为物象的种子,但不以为“四大”是物象的真实面貌。
而“四大皆空”也有指地、火、风、水四种毁灭世界的方式。使之空无一物,即非常直观的告诉世人现存的物质也是会被“四大”所空,也就是指宇宙万有均无实体的真理。
佛法的道理很深,有的人不明白深义,只懂得表面文章,随便听了几个名词,就这么讲、那么说,结果不合佛教本来的意思。最普遍的如“人生是苦”“出世间”“一切皆空”等名词,这些当然是佛说的,而且是佛教重要的理论,但一般人很少能正确了解它。 四大,是梵文的意译,也叫"四界",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古代认为这四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故名之为四大。除含有上述意义外,主要指的是坚、湿、暖、动四种性能。就是说地的属性是坚、水的属性是湿、火的属性是暖,风的属性是动。
这四种属性具有形成有形有相的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的功能,所以可以叫性能。又由于四种属性是从功能上来意识到它的存在、无形象去认识它,因此佛教称这四种属性为"能造四大"。而由四种属性所表现的有形有质,可以通过视觉去见到的地、水、火、风为"所造四大"。 佛说一切皆空,有些人误会了,以为这样也空、那样也空,什么都空,什么都没有,横竖是没有,无意义,这才坏事干、好事也不做,糊糊涂涂地看破一点,生活下去就好了。
其实佛法之中空的意义是有着最高的哲理,诸佛菩萨就是悟到空的真理者。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反而是样样都有。世界是世界,人生是人生,苦是苦,乐是乐,一切都是现成的,佛法之中明显的说到有邪有正、有善有恶、有因有果,要弃邪归正、离恶向善,作善得善果,修行成佛。 如果说什么都没有,那我们何必要学佛呢?既然因果、善恶、凡夫圣人样样都有,佛为什么说一切皆空?空是什么意义呢?
因缘和合而成,没有实在的不变体,叫空。邪正善恶人生,这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实在的东西,皆是依因缘的关系才有,因为是从因缘而产生,所以依因缘的转化而转化,没有实体,所以叫空。 所谓“皆空”,意指万物由众缘所生,若缺少因缘和合,则不生万物。四大皆空,不仅在众缘离散时才说空,当人健康的时候,花正开放的时候,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也就是宇宙万有均无实体的真理。要说“有”,就是如实的“空性”。
四大虽然通于一切色法,但在不同的色法中,因为其中之一较为增长,所以世间上就有了林林总总的森罗万象。例如山岳等坚物之中,地大较为增长;河海等湿物之中,水大较为增长。 另外未显的三大,仍潜伏在静待其它条件因缘和合而显现其相用。例如流动的水在温度寒冷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会凝结成固体的冰,成为地大;当温度加热到摄氏一百度以上时,又会蒸发成气体,成为风大。
就人体而言,四大不调,百病丛生,四大离散,则身躯坏灭,这时,我们的身体又在那里呢?所以,不管怎么样是世界万物,或是我人的身体,都只是四大和合而成的假相罢了,并没有一定的实体。不仅如此,四大的本身主要是指坚、暖、湿、动四种特性,遇缘就会生起变化。这些特性的当体也是了不可得。“四大皆空”,就是指宇宙万有均无实体的真理。
学佛的人如不了解真义,以为人生既不圆满彻底,就引起消极悲观的态度,这是不对的,望广大读者谨记! |
相关阅读
2024-11-10 21:07:53
2024-11-10 20:55:37
2024-11-10 20:54:28
2024-11-10 20:52:36
2024-11-10 20:51:56
2024-11-10 20:50:00
2024-11-10 20:35:34
2024-09-25 10:08:06
热点图文
阅读排行